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活动 > 土地日 > 第23个全国土地日 > 节约集约用地 > 成果展示

创新机制强管控 节约集约促发展

2012-07-04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嘉鱼县地处长江中游南岸,地理区位优越,史称“武昌上游之邑,湘湖要冲之区”,是武汉城市圈、武汉新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肥沃,物产丰饶,风光秀美,底蕴深厚,是远近闻名的蔬菜大县、水产大县和黄金之乡,是华中地区最为理想的休闲度假胜地之一。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中央和省、市的正确领导下,嘉鱼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湖北经济强县、长江临港新城的新目标,把探索创新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方式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突破口,不断提高国土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促进了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1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31.2亿元。

  转变观念,绷紧节约集约“一根弦”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是破解国土资源瓶颈的根本出路。近年来,嘉鱼工业化、城镇化进程驶入快车道,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2%以上。经济快速发展导致用地需求激增,国家收缩“地根”、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指标,使经济发展与土地紧缺的矛盾更为突出。面对严峻形势,嘉鱼县绷紧节约集约“一根弦”,树立“不等增量、用活存量”新理念,以创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为载体,稳步推进挖潜节地工作。县委、县政府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书记、副县长任副组长,各镇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节约集约模范县领导小组,出台了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召开了由镇、村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动员大会,并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电视网络等平台和“三万”活动政策宣讲契机,大力宣传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用地的目的意义及要求,在全县上下营造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打牢基础,绘好节约集约“一张图”

  掌握现状、把握方向是破解国土资源瓶颈的基本前提。嘉鱼县一是摸清家底,整建国土资源数据。投入1000多万元实施了覆盖全县的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一体的“智慧国土”工程,完成了国土资源综合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构建和完善了服务国土资源利用的信息化平台,摸清了县土地资源利用家底,为强化国土资源规划、利用和监管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掌控现状,开展节约集约评价。开展县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和城市建设用地节约用地评价,掌握了开发区和城市土地利用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为挖掘土地利用潜力,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加强宏观调控,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作好了准备。三是舞好龙头,统筹土地利用规划。坚持规划先行,以规划拓空间,以规划控扩张,以规划引集聚,统筹协调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矿产资源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适度调整优化总体规划,按照产业集群、投资集中、资源集约、产出高效要求,对新一轮产业发展进行科学定位和优化发展,把有限资源要素向经济开发区、城镇功能区和重点区域集聚;科学合理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科学设定建设道路密度和等级,因地制宜规划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周边土地集约利用,节约空间用地。

  严格管理,卡准节约集约“一把尺”

  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是破解国土资源瓶颈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嘉鱼县在用好用活政策的基础上,坚持从健全管理制度入手,严把建设项目用地尺度,推进了项目用地的规范化、集约化。一是推进用地定额标准化。以单位面积投资额为杠杆设立项目准许条件,落户经济开发区的项目投资强度不得低于200万元/亩,落户其他工业集中区的不得低于160万元/亩,对达不到投资强度要求的项目统一进驻标准厂房。二是推进评估审核规范化。加强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充分发挥部门预审、陪审的作用,按照行业规定的用地标准和产业产出水平,通过联审评估合理控制项目用地规模,把不应有的“水分”挤出去,做到好中选优、确保重点,合理配置各业用地,推动优质项目落地。三是推进评价考核常态化。强化责任,加强目标考核,出台了《嘉鱼县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评价考核办法》和《嘉鱼县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评价考核办法》,并将考核结果与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相结合,促进节约集约措施落到实处。

  创新机制,走活节约集约“一盘棋”

  创新机制、盘活存量是破解国土资源瓶颈的必然选择。嘉鱼结合自身发展实际,着力“节地挖潜用地,整合技改采矿”,积极探索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新举措、新途径。

  ——在跟踪管理中“找”地。我们通过加强批后土地的跟踪管理,对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的项目用地,采取“腾笼换鸟”方式进行处置。一是租赁。原嘉晟体育用品公司占地60亩,建成7000平方米的厂房,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只有15个工人勉强维持生产。经协商,该公司将厂房租赁给新引进的金桦实业项目,生产电器零配件,年产值1亿多元,整个厂区焕然一新。二是划转。天洋塑木公司原来征地200亩,因投产不到位,只使用了少部分土地。经协调,从原有征地中划出100亩给新引进的年产值2亿元的怡和亚太项目使用,目前厂房已经建成,即将投产。三是收回。嘉曼雅游艇公司因投资规模未达到总投资额的25%,导致土地闲置,我县依法予以收回并重新出让。世天食品和安第斯消毒液2个项目共占地80亩,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长期无法启动,分别重新出让给新概念化工和申邦化纤公司,项目投产后年上缴税收过千万。

  ——在引导优化中“省”地。我们通过引导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建设多层厂房等方式,实现新项目的招引和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元阳食品公司原来只生产罐装饮料瓶,我县引导元阳食品改造成霸王饮料和黑芝麻露的加工车间,招进了新项目,却没有新增用地。我们还鼓励企业向“天”要地,建设多层厂房,由此产生的容积率调整免补土地出让金和城市建设配套费。中能锂电公司建成4栋3层厂房,每栋每层1万平方米,共12万平方米,申邦化纤公司厂房更是达到了4层,同等生产规模,相当于节约2/3用地。此外,对于占地大的项目,如上海华亿通橡胶产业园项目,计划占地800亩,我们改变以往一次性批复的方式,视投资情况分期批复使用,做到当期投资建设要多少,我们申报审批多少。

  ——在整治流转中“腾”地。针对工矿废弃地和“空心村”占地面积大、利用率低的特点,我们通过关停整合、迁村腾地等方式腾出土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新增用地计划指标紧缺的矛盾。潘家湾镇苍梧岭、肖家洲等村将撤并合转后形成的闲置粮站、校舍、村委会等改建为蔬菜批发市场出租给外地客商经营,年租金收入超过30万元。鱼岳镇十景铺村,鼓励农户利用改造后的农房以及合村并组后形成的闲置村小学、村委会用地,采取多种经营方式,开办了农家乐,推出了休闲观光、农事体验等旅游休闲项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马鞍山采石场因资源枯竭关闭后,我们将其进行治理开发,初期平整了200亩,成功引进锦业家具和嘉安混凝土两个项目。官桥镇官桥村结合农村土地整治,搬迁农户800户,统一规划新村,腾出零散居民点用地1060亩,规划新村建设占用190亩,净增耕地870亩。

  ——在严格准入中“护”矿。我们按照保护有实力的、支持有潜力的、放活有前景的原则,提高矿山企业准入门槛,在采矿权人申请变更登记时,严格审核、严格把关。建立采矿权标识制度,对依法开采要求设立采矿权标识牌,接受社会监督。要求业主对矿权开采方法、合理设置矿产资源最小开采规模等制定计划,严禁大矿小开,破坏、浪费矿产资源。在新编制的嘉鱼县矿产资源规划中,进一步明确拟出让的探矿权、采矿权区块,坚持有计划地投放,使矿业权设置更加合理。

  ——在整合治理中“强”矿。为逐步实现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我县针对以往矿山开采呈乱、散、小以及矿山布局不合理和浪费矿产资源的现象,从提高矿山开采标准等方面着手,整合矿产资源,将原有矿山企业32家整合为现在的17家。同时,为应对矿山企业“开采粗放、规模难上”的窘况,我县有选择性地对蛇屋山金矿、虎山金矿和高强锰业等3家企业进行重点培植。其中蛇屋山金矿在2009年跻身为“全国黄金行业先进集体”,2010年又位列咸宁市上市后备企业名单首位,一举成为全市屈指可数的重点上市培育对象。

  ——在技改升级中“增”矿。我们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引导蛇屋山金矿对喷淋、洗碳以及冶炼生产工艺进行技术改造。经过改造后,该公司生产单位成品金所需要的矿石量明显减少,矿山生产综合回收率由原来的50%—60%提高到78%—82%,每年多回收黄金约200公斤,年增加经济效益达3000万元以上,既增加了矿区储量,又延长了矿山服务年限。

  创建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嘉鱼将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努力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集中精力搞好“两型”社会建设,加速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实现新的跨越。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快速入口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